【專業印刷技術平臺】深度解析數碼印刷、柔性印刷、膠印等核心技術,詳解設備操作技巧、工藝參數調試、常見故障排查方法,同步更新環保印刷技術升級(如水墨印刷)、智能印刷系統應用動態,助從業者提升技術水平,優化生產效率!
吉印通 2025-10-04 12:45 9
印版滾筒 / 橡皮布滾筒松動或磨損
排查:印版滾筒(固定印版)與橡皮布滾筒(傳遞油墨)是套印的核心部件,若滾筒軸套磨損、軸承松動,或滾筒表面出現凹陷、劃痕,會導致滾筒轉動時 “徑向跳動”(上下偏移)或 “軸向竄動”(左右偏移),表現為套印時同色多次印刷錯位,或不同顏色間出現固定方向的偏移(如始終向左偏移 2mm)。可通過 “空轉設備” 觀察滾筒轉動是否平穩,或用百分表測量滾筒徑向跳動量(正常應小于 0.02mm)。
解決:
輕度松動:關閉設備電源,檢查滾筒兩端的固定螺絲,用扭矩扳手按設備說明書要求的扭矩重新緊固(如海德堡印刷機滾筒螺絲扭矩通常為 35-40N?m),避免過度擰緊導致部件變形;
磨損更換:若滾筒軸套、軸承磨損嚴重,或滾筒表面出現不可修復的凹陷,需更換同規格滾筒部件(建議由設備廠家售后人員操作,確保更換后滾筒同心度符合標準);
橡皮布維護:定期檢查橡皮布張力(如每印刷 5 萬張后檢測),若橡皮布松弛、起皺,需重新繃緊或更換,避免因橡皮布伸縮導致油墨傳遞偏移。
輸紙系統定位偏差(紙張傳輸不準)
排查:紙張從進紙到印刷的傳輸過程中,若輸紙臺的 “側規”(控制紙張左右位置)、“前規”(控制紙張前后位置)松動或磨損,會導致每張紙張進入印刷單元時的位置不一致,進而引發套印不準(表現為不同紙張的套印偏差隨機變化,無固定規律)。可通過 “印刷定位標記” 測試:在紙張邊緣印刷十字標記,連續印刷 10 張,觀察標記位置是否對齊,若偏差超過 0.1mm,即說明輸紙定位異常。
解決:
校準側規與前規:進入設備操作面板的 “輸紙校準” 模式,手動調節側規的壓力(通常為 0.5-1N,以紙張能被推動且不打滑為宜)和前規的高度(與紙張厚度匹配,避免紙張卡滯),校準后用標準厚度紙張(如 80g/m2 銅版紙)測試,確保 10 張紙張的定位標記偏差小于 0.05mm;
清理輸紙通道:輸紙臺表面若有油墨結塊、紙屑殘留,會導致紙張傳輸時打滑,需用酒精擦拭輸紙臺、側規擋板,去除雜質,同時檢查輸紙吸嘴的吸力(若吸力不足,紙張易歪斜,需調節吸嘴負壓至設備推薦值,如 - 30 至 - 50kPa)。
套印控制系統故障(電子校準失效)
排查:現代多色印刷機(如膠印機、柔印機)多配備 “自動套印控制系統”(通過光電傳感器檢測套印標記,自動調整印刷位置),若傳感器被油墨污染、鏡頭模糊,或控制系統軟件故障,會導致自動校準失效,套印偏差持續擴大(表現為印刷過程中偏差逐漸增加,而非固定偏差)。可觀察設備操作面板的 “套印偏差提示”,若顯示 “傳感器未檢測到標記” 或 “校準超出范圍”,即說明控制系統異常。
解決:
清潔傳感器:關閉設備電源,拆下套印傳感器(通常位于印刷單元出口處),用無塵布蘸取鏡頭清潔劑擦拭傳感器鏡頭,去除油墨、粉塵,確保鏡頭透光率正常;
重啟與校準:重啟設備套印控制系統,進入 “手動套印校準” 模式,手動調整各顏色的橫向、縱向偏移量(以套印標記完全對齊為準),校準后保存參數,再開啟自動套印功能測試;
軟件維護:若頻繁出現控制系統故障,需檢查設備固件版本,從廠家官網下載最新固件升級,修復軟件漏洞(升級前需備份套印參數,避免數據丟失)。
紙張伸縮變形(最常見的耗材誘因)
排查:紙張的 “含水量” 是導致伸縮的核心因素,若紙張出廠時含水量不穩定(如高于 10% 或低于 5%),或印刷車間溫濕度與紙張儲存環境差異過大,紙張會吸收或釋放水分,產生 “橫向伸縮”(左右方向)或 “縱向伸縮”(前后方向),進而導致后續顏色印刷時與前色錯位(如印刷完青色后,紙張橫向伸長 0.2mm,再印刷品紅色時就會出現左右偏移)。可通過 “紙張伸縮測試” 驗證:取 10 張待印刷紙張,測量其橫向、縱向尺寸,印刷完所有顏色后再次測量,若尺寸變化超過 0.1%,即說明紙張伸縮是套印不準的主因。
解決:
紙張預處理:印刷前將紙張放入印刷車間 “調濕”(至少放置 24 小時,使紙張含水量與車間溫濕度平衡,車間標準溫濕度通常為溫度 20-25℃,相對濕度 50%-60%),減少印刷過程中的伸縮;
選擇低伸縮紙張:優先使用 “經過濕度穩定處理” 的紙張(如涂布銅版紙、輕涂紙),避免使用未經過處理的本色牛皮紙、再生紙(這類紙張伸縮率通常超過 0.3%);
調整印刷順序:將顏色覆蓋面積大的油墨(如黑色、藍色)放在最后印刷,減少前色油墨干燥過程中對紙張伸縮的影響(前色油墨干燥時若收縮,會帶動紙張變形,后印大色塊可減少偏差疊加)。
油墨干燥速度與黏度過高
排查:若油墨干燥速度過快(如使用快干型油墨印刷薄紙),油墨在紙張表面迅速固化,會導致紙張纖維收縮;若油墨黏度過高(如油墨未按比例添加稀釋劑),印刷時油墨對紙張的 “拉力” 過大,會使紙張在傳輸過程中被拉伸,兩者均會引發套印不準(表現為后印顏色相對于前印顏色偏移,且偏移量隨印刷數量增加而變化)。可通過 “油墨黏性測試” 判斷:用油墨黏性儀測量油墨黏性(正常膠印油墨黏性為 10-15N),若超過 20N,即說明黏度過高。
解決:
調節油墨干燥速度:根據紙張類型選擇油墨(如印刷薄紙用慢干型油墨,印刷厚卡紙用快干型油墨),若干燥速度過快,可添加適量 “慢干劑”(添加比例不超過 5%,避免影響油墨附著力);若干燥速度過慢,導致紙張疊印時蹭臟,可添加 “快干劑”(添加比例不超過 3%);
降低油墨黏度:按油墨說明書比例添加 “稀釋劑”(如膠印油墨常用的礦物油稀釋劑),邊添加邊攪拌,直至油墨黏性降至設備推薦范圍(如 10-15N),同時確保油墨色相無明顯變化(過度稀釋會導致顏色變淺)。
套印參數設置錯誤(人為校準偏差)
排查:若操作人員在設備設置中錯誤輸入 “紙張尺寸”“印刷速度” 或 “套印補償值”,會導致設備按錯誤參數運行,引發套印不準。例如:實際使用 A3 紙張,卻在設備中設置為 A4,設備會按 A4 尺寸計算印刷位置,導致紙張邊緣的圖案套印錯位;或套印補償值設置錯誤(如本應補償 + 0.1mm,卻設置為 - 0.1mm),偏差會反向疊加。
解決:
核對基礎參數:印刷前逐一核對設備 “紙張設置”(尺寸、厚度、類型)與實際耗材是否一致,“印刷速度” 是否符合紙張與油墨的適配要求(如薄紙印刷速度通常不超過 10000 張 / 小時,厚紙不超過 8000 張 / 小時);
重新設置套印補償:若已知紙張存在固定伸縮率(如橫向伸縮 0.1%),可在套印參數中提前設置 “伸縮補償值”(如橫向補償 - 0.1%,抵消紙張伸縮帶來的偏差),設置后印刷 50 張測試,根據實際套印效果微調補償值,直至偏差小于 0.05mm。
環境溫濕度波動過大
排查:印刷車間的溫濕度若頻繁變化(如白天開窗導致濕度驟降,夜間空調關閉導致溫度升高),不僅會引發紙張伸縮,還會影響油墨的流動性(溫度過低,油墨黏度升高;濕度過高,油墨干燥速度變慢),進而導致套印偏差不穩定(表現為上午套印正常,下午出現明顯錯位)。可通過車間溫濕度記錄儀查看,若 24 小時內溫度波動超過 5℃,或濕度波動超過 10%,即說明環境條件不達標。
解決:
穩定車間環境:安裝恒溫恒濕空調系統,將車間溫度控制在 20-25℃(波動 ±2℃以內),相對濕度控制在 50%-60%(波動 ±5% 以內),同時關閉車間窗戶,避免外部環境干擾;
調整油墨與設備:若短期無法改善環境,可針對性調整:溫度過低時,將油墨提前放入車間預熱(至少 2 小時),避免油墨黏度異常;濕度過高時,提高印刷速度(在設備允許范圍內),縮短油墨在紙張表面的停留時間,減少干燥延遲導致的偏差。
膠印:水墨平衡失調
排查:膠印通過 “水與油墨不相溶” 實現圖文轉移,若水墨平衡失調(如水膜過厚,油墨乳化;或水膜過薄,版面起臟),會導致油墨在印版上的附著力不穩定,印刷時油墨傳遞量波動,進而引發套印不準(表現為同色印刷的墨層厚度不均,邊緣出現重影)。可觀察印版表面:若版面有明顯水漬、油墨堆積,即說明水墨平衡異常。
解決:調節潤版液的 pH 值(正常為 4.5-5.5)和濃度(如異丙醇添加比例為 8%-12%),同時降低印刷壓力(膠印壓力通常為 0.1-0.2mm),減少油墨乳化,直至印版表面水墨分布均勻,無明顯水漬或墨漬。
柔印:網紋輥磨損或堵塞
排查:柔印通過網紋輥定量傳遞油墨,若網紋輥的網穴被油墨堵塞(如使用高黏度油墨未及時清洗),或網紋輥表面磨損(網穴深度變淺),會導致油墨傳遞量不足或不均勻,后續顏色印刷時無法與前色精準疊加(表現為顏色偏淺,套印邊緣模糊)。可通過 “網紋輥檢測鏡” 觀察網穴:若網穴內有油墨殘留,或網穴深度明顯變淺,即說明網紋輥異常。
解決:定期用專用網紋輥清洗劑(如堿性清洗劑)清洗網紋輥(每印刷 1 萬張后清洗一次),去除網穴內的油墨殘留;若網紋輥磨損嚴重,需更換同目數的網紋輥(如印刷精細圖案用 600 目網紋輥,印刷大色塊用 300 目網紋輥)。
先做設備定位系統排查(滾筒、輸紙定位、套印控制系統),這是套印不準的核心誘因;
再查耗材特性(紙張伸縮、油墨黏度與干燥速度),排除耗材導致的偏差;
接著規范操作與環境(核對參數、穩定溫濕度),避免人為與外部干擾;
最后結合印刷工藝專屬誘因(如水墨平衡、網紋輥狀態),針對性解決。
印刷不同批次間出現色差(如同一圖案前批偏紅、后批偏黃,或墨層深淺不均),核心源于油墨批次差異/調配不當、設備參數漂移、耗材批次特性不同、環境與操作不統一,以下為精簡版排查與解決方案:一、油墨因素:顏色源頭差異優先查油墨批次本身存在色差排...
2025-10-04 11
印刷時油墨拉絲(油墨從印版/輥筒轉移到紙張時,形成細長墨絲殘留,或圖文邊緣出現“毛邊”),核心源于油墨黏度異常、設備參數不當、印刷壓力失衡、環境溫濕度不適,以下為精簡版排查與解決方案:一、油墨特性:源頭狀態優先查油墨黏度過高(主因)排...
2025-10-04 14
印刷數量增加后套印精度逐漸下降(如從第100張開始出現偏移,隨數量增多偏差擴大),核心源于設備部件疲勞磨損、耗材持續伸縮、環境累積影響、參數動態漂移,以下為精簡版排查與解決方案:一、設備部件:長期運行疲勞磨損(主因)傳動部件磨損加劇排查...
2025-10-04 12
設備印刷中突然停機(無預警中斷、部分伴隨報錯提示),主要源于安全保護觸發、關鍵部件故障、耗材異常、程序中斷,以下為精簡版排查與解決方案:一、安全保護:設備自我防護優先查安全門/蓋板未關緊排查:停機時無報錯,但重新關好設備安全門/蓋板...
2025-10-04 11
印品上的墨點、墨渣(如點狀污漬、細小墨粒殘留),主要源于油墨雜質/變質、設備部件積墨、印版污染、環境粉塵,以下為精簡版排查與解決方案:一、油墨狀態:源頭雜質優先查油墨含雜質或未攪拌均勻排查:墨點顆粒明顯(肉眼可見),或同一批次印品持續出...
2025-10-04 10
印刷設備溫控系統顯示異常(如溫度跳變、顯示固定值、提示“溫度超限”卻無過熱),主要源于傳感器故障、散熱系統異常、電路連接問題、程序參數錯誤,以下為精簡版排查與解決方案:一、溫度傳感器:數據采集源頭優先查傳感器污染或損壞排查:顯示溫度與實...
2025-10-04 11